首页 > 常见问题 >详情

软件架构演进:应对复杂系统的挑战

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、功能需求的日益复杂,软件架构经历了从单体架构到分布式架构,再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历程。

单体架构是早期常见的架构模式,将所有功能模块打包在一个应用程序中,开发简单、部署方便。但随着业务发展,它的弊端逐渐显现。代码库庞大,一处修改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导致整个系统不稳定;扩展困难,无法针对不同模块的负载需求灵活调配资源。

分布式架构应运而生,它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,分布在不同服务器上,通过网络通信协同工作。这有效解决了单体架构的扩展问题,各个子系统可以独立进行水平扩展,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。例如,大型电商平台的订单系统、库存系统、支付系统分别独立部署,应对购物高峰时各自按需扩容。

微服务架构是分布式架构的进一步细化,将业务功能拆分为微小的服务,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、代码仓库,可独立开发、部署、升级。这种架构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敏捷性,不同微服务团队可以并行工作,快速响应市场变化。如网约车平台,行程管理、司机管理、乘客评价等微服务各自演进,互不干扰,一旦某个微服务出现问题,也能快速隔离、修复,不会波及整个系统。

然而,微服务架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,如服务间的通信管理复杂、分布式事务处理难度大等。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引入了 API 网关进行统一的服务入口管理,采用 Saga 模式等解决分布式事务,确保架构演进过程中系统的稳定高效。